首页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

第352节


瞎传不一样,不能说。我从家里带去一起送货的小子,要精挑细选,名字要上仓储衙档案。敢泄露消息,据说查出从哪传出去的,打比方要是我们这伙人传出去的,就要找我头上。”
  老陈拍了下自个的头,也跟着笑:“我这太好信儿了,对,忘了你们不能说。那我能不能问问别的,你快当官了吧?这回干完了,你不得有官身啦?”
  “你那更是胡扯,当什么官,当个八品九品?陈兄,别人不了解我,你还不了解?我呀,掏心窝子与你说,真给我官当,我也对八品九品没兴趣。咱想要的,一直是媳妇孩子热炕头,兜里有些富余钱,过上能吃能喝的好日子,这就得。”
  宋福生又拍了下陈东家的肩膀:“咱小老百姓,有小老百姓的好,踏实。所以你还要给我接着寻门面,啊?走啦。”
  陈东家先是哑然,咋就这么洒脱呢,官身不比农和商强?
  接着又失笑。
  商人虽然地位低,但确实是有银钱实在,更何况人家的户籍是农,还不耽误挣银钱,冲宋福生拱拱手:“放心吧,兄弟。有消息我就寻人去找你。”
  宋福生上马:“回头去任家村溜达溜达,驾!”
  第四百八十三章 有了新任务(二更)
  宋福生进村就看见了米寿和一大帮孩子,正从任三叔家跑出来。
  手里攥着那半截是甜杆?能啃了吗就掰?这些孩子,多能祸害人。
  宋福生牵着马,站在村口望着欢呼的孩子们笑。
  他很奇怪,米寿怎么又和村里孩子玩到一起去了?看样子人缘还不错,离这么远都能听到他呼朋唤伴,前两天不是闹掰了嘛?
  咋回事呢。
  前两日,不,是这一段日子,米寿就不是好嘚瑟。
  与村里孩子一顿臭显摆都吃啥了,撩闲,让村里孩子就给揍了。
  在米寿挨揍的这事上,宋福生有检讨过自己,认为米寿现在越来越淘气,有时讨狗嫌的样子,其实是有他和佩英故意惯着的因素。
  因为他和媳妇的教育理念,一直是不希望孩子是懂事的。
  包括对茯苓的教育也是。
  在他们夫妻二人看来,人嘛,经过事,才会懂事。
  每一个被贴上懂事标签的孩子,只能说明比同龄人活的辛苦。
  或父母指望不上,或家里条件不行,总之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,才会让孩子不得不尽快成熟起来,提早接过父母身上的重担,早早要为自己打算。
  学着像个已经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大人一样,为人处世要面面俱到,然后别人见到夸一句:“哎呦,这孩子真懂事。”
  懂事二字,宋福生认为,背后永远是跟着心酸二字。
  如果他的孩子懂事,说明他和佩英当父母做的不到位,没有让孩子快乐。
  所以,对米寿就很放松要求。
  才五岁多,可不要懂事。
  他们作为养育米寿,犹如亲父母般对待亲子一样,之前每每看到米寿像个小大人一样,并没有感到欣慰,这只能说明孩子还在小心翼翼,还在看人脸色过活。
  很多时候看到那样的米寿,是心酸。
  五岁多,就该有五岁的样子。
  要与大多数的孩子一样,不爱念书,屁股坐不住。可以撒娇,可以耍驴,可以莫名其妙疯起来像个小傻子。
  其他孩子在亲生父母前能做的,咱米寿也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去做,那才说明他和佩英对孩子照顾的足够好了,也确实做到位了。彻底摘掉了米寿身上本不该有的束缚。
  童年,它很短暂,本就该是快乐的。
  倒是“懂事,”从长大成人一直到死,要伴着好几十年,想让孩子懂事着啥急,赶趟。
  然后吧,宋福生觉得,可能是惯大劲儿了,度没掌握好,米寿现在有点太调皮。
  太过自信,喜爱得意洋洋。
  这不嘛,前两天就和任三叔家的孙子干了起来。
  任三叔家那小孙子七岁多,也是从小被惯到大的,见不得米寿嘚瑟,据说孩子们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:
  “当谁家没糖啊?我要想吃也能吃上。”
  “你有糖没用,你姐不会做。”
  “瞎显摆啥,就你有姐姐?我有仨姐呢。”
  米寿嘴皮子溜:“你仨也不如我一个。”
  被人一拳头推出老远。
  米寿往上冲,任三叔家的小孙子伙同九岁的哥哥就给他踹倒了。
  没哭,干不过也没吃眼前亏,回家了。
  见到茯苓就告状:“姐,有人欺负我。”M.020magaZIne.COm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上页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下章